(一)預防是消除和控制職業危害的根本
1、職業傷害的嚴重及其不可逆轉性決定了職業病防治工作必須以預防為主。
職業危害的突出特點是不可逆性,因此,全國人大常委會早在2002年通過了《安全生產法》,將“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確定為安全生產管理的方針。
2、職業病具有可預防性,所有職業病危害都是可以預防的。預防的指導思想之一,是海恩法則:
飛機渦輪發動機的發明者——德國人帕布斯●海恩曾經提出過一個關于航空界飛行安全的法則:“每一起嚴重事故的背后,都已經發生了29次輕微事故,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隱患!边@一法則后來被推廣到安全領域,被稱為“海恩法則”。
3、海恩法則的啟迪
重大事故的發生,是因生產者及安全管理人員未重視安全小隱患,而導致其自量變到質變,引發重大事故。所以如要預防重大安全事故的發生,必須先消除小隱患!
只要消除所有的小隱患,就能防止重大安全事故的發生!
要消除所有的小隱患,就必須改善安全管理的措施和方法,配備使用正確的個人防護裝備,持續提升企業安全管理水平。
切實抓好隱患排查治理。重點強調要牢固樹立“隱患就是事故”的預防理念,全面推進與規范生產經營建設相結合、與強化科學管理相協調的隱患排查治理體系。
4、預防的經濟效益
據專業機構調查分析,職業病造成的經濟損失與發生職業病危害前企業的治理成本以及職業病預防體系的投入之間的比例為7:4:1——
如企業發生職業病所造成的經濟損失是7,
則在發生這些職業病危害之前進行治理,治理成本是4,
而企業新建時將預防職業危害的措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考慮,其投入成本僅為1。
因此,加強前期預防、建立預防系統的經濟效益是顯而易見的。
(二)預防的主要方法《作業場所職業健康監督管理暫行規定》
按照國家《作業場所職業健康監督管理暫行規定》做好相關職業安全工作:
1、企業至少每年進行一次職業危害因素監測,至少每三年進行一次職業危害現狀評價;
2、將職業危害及后果如實地告知職工;
3、對職工進行有效的職業病防治知識培訓;
4、建立企業內部的安全生產監督隊伍;
5、定期對職工進行必要的健康體檢,為職工建立健康檔案;
6、給有職業危害的崗位配備合格的個體防護用品,對職工加強正確使用個體防護用品的培訓與監督;
7、對危險崗位的工藝設備及時更新改造,嚴格做到職業危害防護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驗收”。